水處理系統(tǒng)中應(yīng)用的名詞解釋
一、 各種水源的名詞
1、 地表水:又稱地下水,是指江河湖泊及水庫中的水;
2、 地下水:是指有人公開鑿的深井水;
3、 原水:是指未經(jīng)處理的天然水,由于它是工業(yè)生產(chǎn)工藝中各種用水的來源,故也稱源水;
4、 生水:是指經(jīng)工業(yè)水廠與處理后的水或城市自來水;
5、 自來水:是指經(jīng)凈化處理后達到生活飲用水水質(zhì)指標的水;
二、 源水中所含物質(zhì)的名詞
1、 懸浮物:是指雜質(zhì)顆粒直徑在10-4mm以上的微粒,單位為mg/L;
2、 膠體物:是指顆粒直徑在10-6~10-4mm之間的微粒;
3、 離子:分陰離子及陽離子,其中陰離子包括:CL-、SO42-、HCO3-、HSiO3-等,陽離子包括:Ca2+、Mg2+、Na+、K+等。它們占天然水中溶有離子量的95%以上。
4、 氣體:天然水中的氣體雜質(zhì),多以低分子狀態(tài)存在于水中。主要氣體是氧氣和二氧化碳。有時也溶有少量的二氧化硫和硫化氫氣體。
三、 水質(zhì)指標中需處理和控制的名詞
1、 濁度:是指水的渾濁程度,一般采用福馬肼標準液作為標準,其單位為FTU;
2、 透明度:是指水的清澈程度;
3、 全固形物:是指水樣在一定溫度下蒸干,并在105~110℃下干燥至恒重時所得的殘渣含量。它包括水中懸浮固形物和溶解固形物的總和。其單位為mg/L
4、 溶解固形物(DS):是指將過濾后的水樣在一定溫度下蒸干,并在105~110℃下干燥至恒重時所得的殘渣含量。它包括水中出溶解氣體之外的各種溶解物質(zhì)的總量。單位是mg/L
5、 含鹽量(C或S):是指水中所含鹽類的總量。由于水中鹽類一般均已離子的形式存在,所以水的含鹽量也可以表示水中全部陽離子和陰離子的量,單位為mmol/L或mg/L。
水中含鹽量不可用礦化度來表示。
6、 堿度:堿度是指水中吸收質(zhì)子的能力,通常用水中所含能與強酸定量作用的物質(zhì)總量來標定水中堿度的形成主要是由于重碳酸鹽、碳酸鹽及氫氧化物的存在,硼酸鹽、磷酸鹽和硅酸鹽也會產(chǎn)生一些堿度。廢水及其他復(fù)雜體系的水體中,還含有有機堿類、金屬水解性鹽類等,均為堿度組成部分。在這些情況下,堿度就成為一種水的綜合性指標,代表能被強酸滴定物質(zhì)的總和。其單位為mg/L
7、 電導(dǎo)率:電導(dǎo)率是物質(zhì)傳送電流的能力,是電阻率的倒數(shù)。水的電導(dǎo)是衡量水質(zhì)的一個很重要的指標。它能反映出水中存在的電解質(zhì)的程度。其單位為μS/cm。
8、 硬度:水的總硬度指水中鈣、鎂離子的總濃度,其中包括碳酸鹽硬度(即通過加熱能以碳酸鹽形式沉淀下來的鈣、鎂離子,故又叫暫時硬度)和非碳酸鹽硬度(即加熱后不能沉淀下來的那部分鈣、鎂離子,又稱永久硬度)。通常以碳酸鈣計,單位為mmol/L
9、 化學(xué)耗氧量(COD):是指在一定條件下,用強氧化劑處理水樣時所消耗氧化劑的量,水的化學(xué)耗氧量越大,則說明水中的有機物含量越高。通常以高錳酸鉀法和重鉻酸鉀法測量。
10、生化需氧量(BOD):水中有機物在有氧條件下,被微生物分解,在這個過程中所消耗氧的mg/L數(shù),被稱為生化需氧量。
11、 總有機碳(TOC):水中的有機物含量,以有機物中的主要元素碳的量表示,稱為總有機碳。
通過以上的一些名詞解釋,希望能讓大家對水的一些控制指標的構(gòu)成有一些初步的了解,以便在設(shè)備介紹中可以參考理解。 |